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穿过(3)

来源:中学英语园地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5-09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不,我是四川的。她说的竟然是四川话。 那你的小河片话怎么说得这样好呢? 我丈夫是小河片的。 我再听她说话,发现有些发音显得做作,那是因为她在

不,我是四川的。她说的竟然是四川话。

那你的小河片话怎么说得这样好呢?

我丈夫是小河片的。

我再听她说话,发现有些发音显得做作,那是因为她在努力想把每个字说成标准的小河片话。

可是现在,无论城里还是乡村,无论小孩还是老人都在努力试图抛弃自己的方言。我常在这条巷子里听到家长,包括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用夹杂着方言的蹩脚普通话和孩子对话:你则日在学校欲听老斯滴哇。翻译过来就是,你今天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。

时代的进步让人们觉得最好听的话就是普通话。人们越来越嫌弃方言,太土了,太难听了。学这话干吗呢?有什么用?他们出去读书,出去工作,难道还要说方言?所以孩子一出生,逗孩子说的是普通话。教孩子说话教的是普通话。从此,一代代人陆续抛弃了方言。有人说,再过几十年,我们的方言就要消失了。

“知乎”上面有一个讨论话题:方言消失的危害有哪些?一个网友说,我是南京人,我的第一语言却是普通话。再长大一点后,我开始寻找乡土认知。可是,当我去找南京的老城墙、老澡堂、老弄堂时,我基本没法和老大爷聊天,因为我听不懂他们说什么。有一次,我听一个本地长大的同学和父母用南京话聊天,我忽然产生了一种距离感。如果他们是南京人,那我算什么呢?如果我说一口南京话,很容易被认为是个南京人;如果我说一口苏州话,很容易被认为是个苏州人;但我说着一口普通话,在那一刻,我发现我哪里人也不是。也许那一刻,这位网友才明白,方言是一个人出生地的标签,是一种身份认同、地域认同、乡土认同,它给我们归属感。

在县城,我一说方言,别人就知道我是小河片人;细心一点的人还能够凭借我的方言猜得出我是哪个镇哪个村的人。若在外地,我一说方言,陌生的家乡人听到了,定会惊喜地说,我们竟然是老乡呀。熟悉的方言让我们在茫茫人海、在陌生的城市得以相认。它是我们的一张名片,是连接他乡与故乡的纽带。那些被大人剥夺了说方言权利的孩子,将来会不会也有一种“我哪里人也不是”的悲哀?

一个在上海某大学教书的父亲把五岁的女儿送回家乡,对她说,你要是学不会家乡话就别回来了。但是,那位父亲不知道,他的父母和他的女儿日常对话说的还是普通话。

你们最近有没有考试呀?

没有。

要努力读书,不会的多问问老师。

好的。

一对说着普通话的母女从我身边走过,我不知道她们是哪里人。

这座城中村的周围曾是一片美丽的田园。因为城市建设,这里种上了高高低低的楼房。这仅剩的城中村里,挤挤挨挨的房子割出了许多小巷,不熟悉的人进了这里,就像进入了迷宫。最近几年,他们在自己的老宅地基上拆了木房建砖房。因为没有规划,所有的房子都是艰难地从众多房子中间就势挤出来,往上长。

随之而来的是传统木房渐次消失。仅有的几栋夹在砖房的影子里,也不知道还能待多久。我最喜欢这条巷子另一出口的一栋木房,它面临希望路,用围墙割出一方小小的院落。院内种一棵颀长的枇杷树和一棵比围墙稍高的柿子树。四月底柿子花开,四瓣绿色的阔叶内开着四瓣黄色的花。五月底枇杷黄了,累累的果实挂在高高的枝头,柿子花已经变成小小的绿柿子。

在这钢筋水泥的小城,这两棵树简直就是主人家的宠物。这些在乡下才可见的果树和在乡下也逐渐少见的木房子,非常和谐地组成了一幅城市田园风光图。它就像一个隐于市的大隐,无论周围的环境怎么变,它不变。

因为临街,房子旁边又有一小块空地,主人在旁边插了块牌子,上书两字:洗车。经过那里,常看到主人家——一个瘦高个、剪平头、四十岁左右的男人和一个四十岁左右、染黄头发的女人在忙碌。夏天,男人穿一条七分直筒短裤,脚蹬一双黑色高筒雨鞋,赤裸上身,手拿喷枪,在炎炎烈日里洗车;女人则穿一双天蓝色高筒雨鞋,戴着围裙、塑料手套抹洗车子。到了冬天,他们穿着大棉袄,就着寒风洗车。

早上经过这里,整个院子好像还沉浸在一个安详的梦里,矮墙旁的柿子树、枇杷树还在睡觉。晨风拂过,它们只是轻微地摇动了一下,又恢复了安静,胖胖的柿子正在长个。

屋檐下,挂着一块白色的牌子,上书四个黑色的字:收工勿扰!字有魏碑的笔意,竖式,“扰”字旁边打了一个大叹号。傍晚六点钟这块牌子已经挂起来了。牌子后面的木屋里,橘色的灯光从门里流淌出来。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咯咯地嚷着,要主人给它们投食。屋对面的广场上,汇聚着跳广场舞和去体育馆锻炼的人。旁边的酒店内人声鼎沸,服务员正在忙碌,抽油烟机轰隆隆地响。可是,这栋处于闹市的木屋,却安静淡定,仿若与世隔绝般。洗车的地方看不到一点儿泥渣,工具摆放得整整齐齐,抹车的毛巾洗得干干净净,晾在绳索上。门口停着几辆待洗的车,他们也不出来管。

文章来源:《中学英语园地》 网址: http://www.zxyyydzz.cn/qikandaodu/2021/0509/583.html



上一篇:青涩时光
下一篇:信息化视野下中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探究

中学英语园地投稿 | 中学英语园地编辑部| 中学英语园地版面费 | 中学英语园地论文发表 | 中学英语园地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中学英语园地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